新闻动态
工研院青年教师康晓洋、张晓旭入选2019年度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
发布时间:2019-03-18        浏览次数:946

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员康晓洋、张晓旭入选2019年度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

康晓洋2016年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162018年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神经假体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9月入职复旦工研院,主要从事生物医学微机电器件与系统、脑机交互研究,可应用于植入式/穿戴式刚性、柔性与软性神经接口器件,神经假体与神经康复,人机交互、意念控制等领域。康晓洋青年副研究员累计发表期刊和会议论文27篇,其中SCI论文17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6项。在面向神经康复的柔软性神经接口器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系统研究了神经接口器件的纳米氧化铱表面改性方法,提高了界面接口特性;研制了立体型电沉积氧化铱EIROF修饰的自应力卷曲与平面型反应溅射氧化铱SIROF修饰的柔性平面神经接口器;研制了基于PDMS的可延展/拉伸电极阵列,提高其神经界面性能,从而满足神经感知、调控,运动康复等方面的应用需要。

张晓旭2017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力学专业。2017年至2018年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11月入职工研院,主要从事时滞非线性系统数据驱动建模和参数抗噪辨识的研究,相关技术可应用于低频超低频动力吸振器最优控制、智能假肢一体化建模与性能优化、仿生机器人结构-驱动-环境模型特征提取等领域,是工业4.0“智能制造模式的重要组成和关键技术。张晓旭青年副研究员以第一作身份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以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论文6篇,ISTP论文2篇,EI论文4篇。论证了时滞非线性系统参数的可辨识性和唯一性,为辨识算法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保证了参数辨识体系的完备性;建立了噪声自适应修正的智能化参数辨识模式,为时滞非线性系统参数辨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数据流操作技术搭建了数字式时滞控制平台,将时滞调控精度和范围大幅提高,促进了国内数字式时滞调控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