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期东方科技论坛 “机器智能/群智智能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6月27日在科学会堂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承办,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甘中学副院长担任本次大会执行主席,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上海市科委基础处副处长李力雄等出席会议,国内机器智能和群智智能等相关领域的9位领军科学家及青年学者共60余人参加会议。
目前世界范围内缺乏智能机器人领域适用的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主流的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难以适应机器人的发展需求。通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治理是当前人工智能领域两个最前沿的理论问题,也是人类真正能够实现人工智能的最高阶段。
会议围绕“机器智能/群智智能”的主题,分别就群智智能基础理论、群智智能关键技术、群智智能示范应用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复旦大学甘中学教授作题为《三元空间群智智能的探索、思考与应用》的开篇报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吴文峻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林志赟教授就群智智能基础理论为议题作报告;围绕群智智能关键技术,复旦大学信息学院院长郑立荣教授、东莞理工学院朱云龙教授、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温志庆博士作专题报告;围绕群智智能示范应用,上海流利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林晖、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冯瑞教授、浙江大学吴飞教授作专题报告。
专家在讨论中认为,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进步,使得过去由人类世界和物理世界构成的二元世界,变成了包含数字虚拟世界的三元世界,分别对应人类智能、机器智能和人工智能,发展三元群智新理论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新使命。目前我国机器智能/群智智能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有: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瓶颈:目前国产机器人大脑还不够聪明、核心算法存在问题、工业机器人的芯片和操作系统依赖进口等等。
关于现今进入“无人区”、群智阶段,群智智能概念等暂时无统一的标准定义。三元群智、群体智能、群智智能到底如何定义?内涵、内容、核心定义以及是否可以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突破性的、标杆性的发展方向。
与人工智能2.0相比,结合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网络发展的特性,群智智能是否能走出一个有意义的、可聚焦的新方向。
结合中国现状,从学术价值、未来的应用价值来讲, 如何在国际上占据学术、产业制高点。
群智智能的未来应用场景、应用示范及产业化应用。
专家们结合机器智能/群智智能的发展前沿、趋势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示范应用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及目前国内机器智能/群智智能领域大环境,一致认为应大力推进关于机器智能/群智智能的基础理论研究,对群智智能关键技术的突破性研发以及对群智智能的提供可实施性应用示范,助力上海市以泛在机器人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终端产业的形成和蓬勃发展,使上海成为引领长三角乃至中国机器智能产业发展的系统化智能引擎技术与解决方案的原创地。专家形成的共识具体包括:
充分利用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优势,加大对群智智能基础理论的研究,从基础理论上针对卡脖子技术提供新的研究方向与解决方案。
通过群智智能关键技术的研发突破,打造核心技术与产品。
加大应用示范产业化投入力度,在上海将医疗行业、教育行业强势推进,成为群智智能示范应用产业代表。
构建智联网络,可以提供一个聚焦的实验平台,能够提供高效实施的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