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5日上午,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第五期青年发展沙龙在湾谷科技园D2-1201会议室成功举办。工研院青年发展沙龙旨在通过专题研讨、案例分享等形式,助力青年科研人才成长。本期沙龙聚焦“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特邀校内外三位专家从政策解读、资本赋能及实践案例等多维度展开分享,吸引了二十余位青年教师及科研人员参与交流,整场活动由工研院超越照明研究所副教授刘盼主持。
活动伊始,复旦大学科研院技术转移中心宋宝国老师详细解读了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最新政策与流程。他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了成果转化中的权属分配、激励机制及合规要求,强调“早期专利布局”和“市场化思维”对科研团队的重要性,并针对青年教师关心的收益分配、校企合作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现场答疑。
随后,复旦科创母基金副总经理褚晓佳以“打造高质量科技成果产业化生态,做科学家的合伙人”为主题,分享了如何通过资本力量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她介绍了复旦科创母基金“投资+孵化”的双轮驱动模式,强调基金将重点支持具有原创性的早期项目,并通过产业资源对接、商业化辅导等全链条服务,帮助科学家“少走弯路”。现场,她还就科研团队如何与资本高效对接提出了实操建议。
最后,工研院青年副研究员于泽宽博士结合自身在医疗技术领域的成果转化经验,作了题为《产学研医地协同的成果转化路径初探》的报告。他剖析了从实验室研发到临床验证、地方产业落地的关键环节,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本。
在自由提问环节,与会嘉宾围绕“高校科研成果的市场化瓶颈”、“ 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保障”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现场青年教师踊跃提问,就专利运营、初创企业股权设计等具体问题与专家进行了热烈探讨。
本期沙龙通过“政策-资本-实践”的三维视角,为青年科研人员厘清了成果转化的核心逻辑。未来,工研院将持续搭建跨界交流平台,助力青年学者打通从学术创新到产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