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深耕新工科 培育新人才”工研院系列学术讲座第一期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04-12        浏览次数:933

       在校园实施严格管控以来,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坚持“双线并进”,牢牢抓好疫情防控和教学科研工作不放松,做到防控和发展两手抓、两手硬。为切实加强师生员工的学习交流,助力打造科研青年强国追梦的理想,经过研究和准备,工研院推出“深耕新工科 培育新人才”系列学术讲座。讲座第一期于411日上午成功举办,由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工研院副院长、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院长甘中学作主题为“发明创造:永久的魅力”的报告。讲座由工研院副院长张荣君教授主持,校内外270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

甘中学教授从四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史切入,通过四次工业革命发展历程的标志性代表成果,将新工科与传统工科这种宽泛的概念通过数据和要素对比的形式来呈现,使之更加具象、清晰和明确。同时,通过举例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亦或是不太熟悉的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师、企业家以及投资家从事工程发明创造的一些经历、故事,展示了一幅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科技发明创造的历史历程。

关于新工科的人才培育,甘中学表示,必须要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过程的环境,重视“培育+锤炼”,直面当前缺少具有创造力、领导力、影响力的“冒尖”人才问题。他通过分享亲身的科研经历,强调新工科人才的观察与实践、想象与构想、洞察与抽象、合成与执行、协作与领导这五大能力的重要性。关于新工科的创新体制,甘中学表示:一是要有一个原始创新的发明创造的教学和培育体系;二是要有交叉学科科研的联合实验室和学科融合实践平台,为工科人才提供一个“手脑联动”的创新天地; 三是要让工研院面向社会开放,建立“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发+技术产业化”的反哺回馈闭环体系。

报告结束后,甘中学教授与参会人员积极互动,回答了如复旦与校外企业合作、智能机器人科技领域布局,以及对标国际顶尖高校时我校的独特“新工科”优势等问题。

最后,张荣君教授为本次线上学术讲座作总结,他表示甘中学教授从四次工业革命发展史中引用大量案例,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的科学知识课堂,甘教授从自身经验出发,提出了关于“第一个复旦”如何建设新工科的很多看法,为参会的各位带来启发与思考,这是非常宝贵的。同时,张荣君表示,工研院“深耕新工科 培育新人才”系列学术讲座第一期非常成功,希望和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并参与工研院后续系列讲座,支持工研院和学校新工科建设。

本次报告引起了与会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反响,很多师生都感到受益匪浅。工研院青年副研究员康晓洋在讲座后分享感悟:今天听完甘院长的报告,感触很深。甘院长以其特有的视角,系统回顾与总结了历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发明创造,给出了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独特见解。报告通过剖析人类发明创造历史过程中关键历史人物的创新能力的演化,从而对新型科研人才与学生教育的培育提出了新要求,为新工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一些思路。

2020级直博生杨鼎康分享了他的观后感:本次讲座极大地开阔了我的眼界和视野,从甘院长列举的科技和工业革命的发展脉搏中,激发了我做有价值有意义科研的决心和热情,启发我要将思考从三元认知向多元认知转移,充分利用在线自进化学习方式,循序渐进地提升动手和动脑能力,把自己逐渐锤炼提升成具有发明创造能力的新工科人才。